时间:2023-06-06 20:55:13 | 浏览:58
福建土楼
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奇葩
聚族而居的“家族小王国”
Fujian Tulou
福建土楼主要是指利用生土材料夯筑而成,呈围合封闭形态,集聚居和防卫功能为一体的一种乡土建筑。主要分布在中国闽西南及附近地区,现存约三千余座。建筑历史可追溯到宋、元时期,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
土楼有方形和圆形土楼。方形中又有殿堂式、府第式(五凤楼)等不同,还有多边形土楼。外侧一般为仅有一个入口和高层窗户朝外的高墙;内侧是以穿斗式为主的木构架,分为多层居屋;内部单环或为外高内低的多环,中央为公共建筑设施;整体内部上下楼层有内通廊式和单元式两类。
世界遗产“福建土楼”分布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和漳州市南靖县、华安县。
永定县的初溪土楼群中最具代表性的集庆楼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占地2826平方米,有9个可架设武器的瞭望台,设顶层防火水槽的大门、底层秘密通道和楼内暗梯等,防御设施最齐全。
永定县的高北土楼群中的承启楼不仅年代久远,而且环数多达4环,占地5376.17平方米,规模最大。全楼按《易经》八卦布局,十分讲究。
南靖县的河坑土楼群,至2005年仍住有291户共1196人。现存方形土楼7座,圆形土楼6座,还有五角形的南薰楼。
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是1方、3圆、1椭圆形等5座土楼组合,建造年代从元末明初至20世纪60年代,跨越600多年。
华安县土楼群含3座土楼。其中的南阳楼与东阳楼代表天圆地方。居中的二宜楼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少有地由西向的正门和南、北两个边门出入。其内部结构以单元式为基础,楼内共有壁画593平方米、226幅,彩绘99平方米、228幅,木雕349件,楹联163幅,还有《纽约晚报》、西洋钟与美女画像等,为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申报世界遗产的土楼,每座都在共性的基础上具备自身的建筑代表性,以各种民间艺术形式记录、描绘和延续着土楼人家的精神和传统。
土楼群体现了发达的农业文明社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团结合作;凝聚和传承着以耕读、孝悌、忠义为核心的文脉与传统;记载和见证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动荡和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人类伟大的创造力和对特殊环境的特殊应对,以及高超的生土建筑技术水平,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及景观审美价值。
2008年,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2届会议上,基于以下标准将“福建土楼”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标准Ⅲ:土楼是一种持续很久的文化传统的独特见证。这是一种基于团结协作理念和复杂精巧建筑形式的防御性社区居住建筑体系,一直见诸历史记载。
标准Ⅳ:土楼的规模、建筑形式和功能都超乎寻常。它反映出人类社区在一个广泛区域内对经济和社会历史发展诸多阶段的应对。
标准Ⅴ:土楼作为一个整体,尤其是所申报的“福建土楼”,所反映出的社区居住和防御需求的特殊建筑形态、它们与环境的和谐关系,是人类居住形式的一种杰出范例。
打开淘宝app,复制链接并搜索进入店铺,
即刻订阅各期文明杂志
https://shop177692594.taobao.com/search.htm?spm=a1z10.1-c.0.0.3a613a27JW5D4Z&search=y
扫描封面右下方二维码,关注《文明》杂志公众号:WENMINGZAZHI,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版权声明:《文明》杂志所使用的文章和图片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版权作品,未经《文明》杂志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客服邮箱:ylrnewlife2020@163.com 电话:010-67135553/67112221;13146832364/15611146084
“福建土楼”主要分布于福建西南部的龙岩、漳州市境内,据不完全统计,共有两万余座土楼如珍珠般洒落在闽西南的绿水青山间。“福建土楼”是中国历史建筑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福建建筑文化的里程碑。在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
福建省,简称“闽”,省会福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截至2019年底,福建省下辖9个地级市。福建省历来以方言复杂著称。全国汉语方言有七大类,福建就占其中之五——闽方言、客方言、赣方言、吴方言和官话方言。福建人与蛇有着不解之缘,形成独特的崇蛇文化
福建土楼建于15世纪至20世纪期间,位于福建省西南部,分布在120多公里范围内,共包含46座建筑物。土楼高达几层,从内部来看,建筑样式呈圆形或方形,每座土楼可住几十到数百人。土楼的建造是用来起到防御目的,环绕着一个中心开放式庭院,只有在第一
土楼,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土楼一般是由二、三圈组成,由内到外,环环相套,外圈高十余米,四层,有一、二百个房间,一层是厨房和餐厅,二层是仓库,三、四层是卧室;二圈两层有三五十个房
福建土楼永定景区世人称之为中国客家土楼博物馆。它不仅是客家人将古代生土建筑艺术发扬光大并推向极致的杰作,更是世世代代客家先民智慧的结晶。数以万计用生土夯筑的客家土楼千姿百态,布局合理、错落有致,是人与自然完美结合、和谐相处的典范,是一幅神奇
这是位于南靖县梅林镇坎下村的怀远楼(11月23日摄)。“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主要分布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漳州市南靖县、华安县。因其大多数为迁徙至福建的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这一独特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
前几年跟团厦门游去了闻名中外的福建永定土楼,参观了永定土楼的设施和当地人的风俗习惯。从北京乘坐特快烈车卧铺十几个小时,因为是跟团大家基本上都认识的玩友。不认识的也通过聊天说话喝酒从生到熟成了朋友了。到达福建省会福州后改乘了旅游大巴车,福建多
福建土楼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奇葩聚族而居的“家族小王国”Fujian Tulou福建土楼主要是指利用生土材料夯筑而成,呈围合封闭形态,集聚居和防卫功能为一体的一种乡土建筑。主要分布在中国闽西南及附近地区,现存约三千余座。建筑历史可追溯到宋、
#福建永定客家土楼衍香楼[地点]#驰名中外的“福建民居——土楼”分布于福建、广东和江西等省,尤以福建省的土楼最为著名,主要分布在福建省西南部的永定、南靖、华安等县的山区,尤以龙岩市内的永定县为最多。这些与周围自然环境和谐美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土
◆ ◆ ◆ ◆ ◆在福建西南部,雾气弥漫的山谷中有一种奇特的建筑群巍然矗立,它们由泥土一层层夯实筑就,身形庞大、结构坚固,人称土楼。那些见识过土楼风采的人无不对其赞赏有加。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在他的代表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将土楼称作“中国
这是位于南靖县梅林镇坎下村的怀远楼(11月23日摄)。“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主要分布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漳州市南靖县、华安县。因其大多数为迁徙至福建的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这一独特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
南靖属于福建漳州市,南靖县最为精美的土楼是田螺坑土楼群。站在南面山的半山腰上,可见四座圆楼依山而下拱簇着一座方楼,层层土墙与层层梯田遥相呼应,奇异秀丽。而南靖最高土楼“和贵楼”虽建于沼泽地,至今却仍巍然不动;精美的怀远楼目前墙体光滑无脱落,
福建现存 3万多座土楼,主要集中在龙岩永定县、漳州华安县、南靖县。处于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数量并不多,她没有永安、南靖土楼那么有名气,但这里的土楼却有着别样的风采。大地土楼群由“土楼之王”二宜楼、“福建土楼博物馆”南阳楼、“宜居典范”东阳楼三
福建土楼最终形成的过程,可分成两部分:起源来在闽南,传承来在闽西。前者是创意灵感,后者是群众基础。云水谣土楼从闽中土堡、客家围屋再到福建土楼,三者在传承方面具有延续性,有点水到渠成的感觉,故而,更多的人愿意相信福建土楼就是客家土楼。但从客家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即将于7月16日在福建省福州市开幕,“世遗”福建土楼让人称奇。土楼是分布在中国东南部的福建、江西、广东三省的客家地区,以生土为主要建筑材料、生土与木结构相结合,并不同程度地使用石材的大型居民建筑,被称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